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落实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暨深化市域内协作帮扶会议精神以及浙江省社科联工作部署,9月19日上午,杭州市2025"社科赋能行动"中期推进会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勤思报告厅召开。
本次会议以"社科赋能·共富同行"为主题,全面总结"社科赋能行动"专项课题进展情况,推动社科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杭州高质量发展。杭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周国如以习近平总书记“真”“情”“实”“意”四字要求为指导,为行动注入新内涵。党组成员、市社科联副主席章琪主持会议,市、区县(市)社科联主要负责人及"社科赋能行动"课题负责人等40余人参加。
会上,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社科联负责人分别汇报了“社科赋能行动”专项课题推进情况,系统总结了统筹区域课题、注重需求对接、强化成果转化的主要做法,并分享了校地协同、双向赋能的切实体会,充分展现了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实现课题研究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随后,8位课题负责人代表分享了研究进展与经验。杭州师范大学郑炜提出“内外兼修、纵横融通、大小皆可”的科研理念,强调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融合;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陈坎聚焦农村老人精神供给,提出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的建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张馨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厉飞芹、中国计量大学周爽、浙江树人学院蔡丽锋、浙大城市学院郭旭、杭职大姚瑶课题组围绕农文旅融合、精神传承、民族共同体、绿水青山、产业振兴、青年返乡等主题汇报成果,多项建议获地方采纳,研究成果被权威媒体刊发。
杭州市“社科赋能行动”特聘专家辛金国教授在点评中强调"实、准、效、久"四字要诀:深入调研、多次调研,补充调研,确保调研"实";选题精准、对策可行,确保方向"准";为地方发展提供可操作建议、推动政策完善、形成理论成果,确保"效"果;进一步规划明后年工作目标,在地方扎根,谋划长期社科赋能工作,确保影响"久"。他特别提到:"有些老师已深入地方30年,这种甘于奉献、久久为功的学术精神值得每一位社科工作者学习。”
市社科联副主席章琪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强调社科赋能行动要坚持精益求精,聚焦成果转化,实现地方赋能,提炼学理化成果;健全工作机制,多渠道传播优秀成果,扩大社科研究影响力。
市社科联主席周国如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各区县社科联和课题团队的工作成效,他指出,“社科赋能行动”要以“千万工程”为牵引,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着力缩小“三大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先行。他强调,必须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真”“情”“实”“意”的四字要求:“真”—— 把握真情况,研究真问题,产出真成果,取得真实效;“情”—— 保持工作热情,体察社情民意,不怕麻烦基层;“实”—— 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做长效规划;“意”——始终贯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经验总结与学理升华,形成既有实践价值又有理论深度的成果。
最后,周主席强调,各区县社科联要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强化过程督导与需求对接;各课题组要注重成果转化,于截止日期前高标准完成研究报告,形成决策建议、典型案例、出版物等多元成果,推动研究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他特别指出,"社科赋能"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要像那些在地方扎根多年的社科学者一样,真正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确保“真情实意”服务基层。
会议还就深化校地协作、提升成果转化实效、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优秀课题升级、完善经费管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明确,将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推动社科研究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助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富经验,为杭州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强劲的社科动能。
来源:杭州社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