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经亨颐教育学院陆吉健老师团队的研究成果“Visualizing the commognitive processes of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在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在线发表。
相对于合作学习而言,协作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合作学习中更强调协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协作问题解决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这在国际上多个大型国际测评项目先后对协作问题解决能力进行专项测评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本研究以数学开放型问题为任务,对224位7年级学生所组成的112个学生同伴和56个四人学生小组,开展课堂环境下的协作问题解决以及多机位视频录像。再基于交流认知理论,建构起了协作问题解决中的交流认知水平表现的分析框架,并给出了交流认知边缘化现象的多个界定标准,也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小组元水平交流认知的比例比同伴低、女生交流认知表现比男生要差、小组的边缘化现象比同伴要严重等,并由此得到相对应的启示。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师陆吉健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张轶然老师为通讯作者。杭州师范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该论文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077041)的子课题《多模态虚实自然交互下的虚拟实验交流认知研究》的支持。
作者介绍:
陆吉健,北师大和墨尔本大学联合培养教育学博士,杭师大经亨颐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技术赋能下的课程与教学研究,尤其是数理教育领域。
与高校和中小学教师以及本硕学生等合作的国际化成果方面,已在2区SSCI收录期刊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Frontiers in Pychology以及1区SCI收录期刊Virtual Reality等发表论文5篇;担任1区SSCI收录期刊Knowledge Management & E-Learn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KM&EL)等的审稿人,并受邀在STEM、ICME、MERGA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上汇报过多项研究成果。
与高校和中小学教师以及本硕学生等合作的本土化成果方面,在《课程·教材·教法》等CSSCI或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10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专利2项,出版专著1本,助力多位一线教师获评特高级职称,协助一线中小学获评省市教育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等。
吴舒琦,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本科生、未来教育创新创业协会成员。致力于线上或线下课堂教学,及其人工智能和虚拟显示辅助下的研究和实践,同时也从事研学旅行、乡村教育、家庭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学科是数学,也有涉及数学文化、STEM等学科综合。已在2区SSCI期刊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上二作发表1篇论文。
王煜阳,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本科生、未来教育创新创业协会成员。致力于线上或线下课堂教学,及其人工智能和虚拟显示辅助下的研究和实践,同时也从事卓越师生、研学旅行、乡村教育、青年支教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学科是数学,也有涉及数学文化、数理化、STEM等学科综合。已在2区SSCI期刊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上发表1篇论文。
张轶然,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师、未来教育创新创业协会骨干教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外语与第二语言教育)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师教育、第二语言习得、英语语用学、课堂交互、学习动机等。在Frontiers in Pychology、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等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多篇。担任SSCI收录期刊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和Innov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审稿人。为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