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奖励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研成果 > 成果奖励

省第二十一届哲社奖获奖成果|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教育变革:文化境遇与文化选择》

来源 : 科研处     作者 : 科研处     时间 : 2022-04-25  点击 : <span id="hitcount2724125">281</span><script src="https://search.hznu.edu.cn/zcms/counter?Type=Article&ID=2724125&DomID=hitcount2724125"></script>

杭州师范大学肖正德教授和台州学院卢尚建教授合著《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教育变革:文化境遇与文化选择》2019年10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获2021年“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简介

该书是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农村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与创新机制研究”(批准号:2018GH006)的最终研究成果。书在阐释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文化使命的基础上,提出农村教育价值重构的取向与策略,剖析农村教育变革面临的文化境遇及文化出路,探究农村教育肩负的文化责任及践行路径。其主要观点如下:一是阐释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教育的文化使命。面临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境遇,农村教育肩负者重大的文化使命。农村教育要突显公共属性,积极承担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要选择适切的文化路径,为把乡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园贡献而智慧和力量二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教育价值的重构策略。在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农村教育价值取向面临着“务农”和“离农”两种价值取向的艰难选择。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农村教育发展观,完善多元样态的农村教育体系,重构工具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的农村教育价值取向。三是剖析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教育变革面临的文化境遇和文化出路。该专著基于文化人类学的视阈,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教育变革的三个主要因素——课程、教学和教师的文化境遇及文化出路进行深入探析,主要包括:促进农村中小学课程走向平衡,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学公平,提升农村教师教学水平,消除城乡之间教育质量上的差距,以实现农村教育振兴。四是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教育的文化责任及践行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教育要引领先进文化建设,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竭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农村教育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教育价值观、教师观、课程观和教学策略观,肩负新时代赋予的文化责任而阔步前行。同时还要重构以人为中心,获得农村教师的自我认同,重构与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农村社区之间的关系,获得他者认同的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

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学术贡献主要有第一,基于文化社会学视角,通过背景构架来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教育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这是对以往关于农村教育功能探讨只囿于学校场域的农村教育一般功能的拓宽与深化,为农村教育变革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第二,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变革的基本情状进行实证研究,这是对以往关于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考察只停留于一般性的概貌“勾勒”简单化做法的重要突破,促使相关研究专门化、科学化。第三,通过典型性的个案分析,系统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教育变革的创新机制,弥补以往相关研究只停留于提出一些笼统的建议或一些粗浅的举措经验总结式之不足,促使相关研究系统化、深入化。第四,基于文化互动理论,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教育变革的创新机制是一个内外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需要以人为中心,获得农村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自我认同,满足其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需要,激发其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热情。同时,还要获得他者认同,重构与地方政府、专家学者、农村社区、片区教师及本校教师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这对农村教育变革的保障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该成果产生较大的学术影响,其核心内容在《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权威期刊《教育研究》3篇,一级期刊6篇,CSSCI来源期刊14篇;《新华文摘》转载1篇、论点摘编2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


作者简介

肖正德,男,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

肖正德


肖正德2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5012
版权信息 © 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处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   累计访问量:   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