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奖励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研成果 > 成果奖励

第二十届省哲社奖获奖成果举要(三)

来源 : 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社科处     作者 : 人文社科处     时间 : 2020-01-02  点击 : <span id="hitcount2724117">71</span><script src="https://search.hznu.edu.cn/zcms/counter?Type=Article&ID=2724117&DomID=hitcount2724117"></script>

张树国



成果简介:

张树国《出土文献与上古历史文学研究——以楚史及屈赋为中心》(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荣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该成果为作者承担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金文文献与西周-春秋历史文学文本研究》(12JCZW01YB)、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出土文献与两周时期历史文学文本研究》(15BZW043)结项成果。

该成果主要内容及学术贡献

近些年来,随着出土战国竹简的大量问世,对简帛文字与先秦文学的研究,成了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显学”。这些以战国楚文字书写的哲学、史学以及文学作品,对上古文化尤其是屈赋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为破解屈赋中的千年难题带来了契机。这部著作分为四编,第一编“出土文本与楚史中的重要问题”,第二编“出土文本与屈原研究”,第三编“《天问》创作及有关三代文学母题”,第四编“《楚辞·大招》:汉高祖丧礼中的招魂文本”,该成果是利用出土文献进行先秦历史文学研究的原创之作,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建树:

首先,就出土文献方面,利用新出“上博简”、《郭店楚墓竹简》、“清华简”以及金文著作《殷周金文集成》《楚系金文汇编》等著作,以这些出土文献为基础,以传世文本为参照体系,以历史文学形态为研究核心,解决楚史与《楚辞》研究中的疑难问题。

其次,根据近年来新出土的楚简文献补正了楚国以至战国时期历史事实。如通过《清华简》中的《楚居》《系年》等篇、《上博简》涉及的西周时期的楚先逸史,梳理了传说时代的楚先逸史及春秋楚国长达二十余世的楚国世系;着重探讨了《楚居》记载的楚先公在蛮夷地区的开拓史,成为西周王朝征伐的政治军事动因;并以此为延伸通过西周时期楚公逸史的研究,解决一系列相关历史文学的疑难问题。

再者,通过出土文献对于屈原研究的新开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着重探讨了汉初隶变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材料来源问题,从《屈原列传》收录的唯一楚辞文本《怀沙》入手,发现司马迁是根据汉初隶变楚辞文本而不是先秦楚文字的材料撰写屈原列传的;第二,《鄂君启节》铭文对研究屈原悲剧结局及晚期作品的启示,《鄂君启节》与《楚辞·九章》中的《哀郢》《涉江》《悲回风》《怀沙》等具体诗篇,有助于探讨屈原晚年流放路线及自杀悲剧的成因,这些铭文对研究屈原晚年流放路线以及自杀结局提供了一定的启示;第三,《九章•悲回风》与扬雄《畔牢愁》的附益问题;第四,从《天问》伍子胥图咏及吴国史迹论其创作之若干问题,屈原所见神殿是春秋吴国遗存,图绘夏商周三代兴亡往事均隐含了吴国本位的历史观。《天问》是屈原晚期被顷襄王流放陵阳(今安徽省池州地区)的九年之间,见到春秋吴国神殿遗存壁画“呵而问天“的产物,从而填补了屈原陵阳九年楚辞创作的空白。这一《天问》“春秋吴国神殿壁画说”对解决三代神话传说和历史谜团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最后,对于《楚辞•大招》研究的阐幽发覆,依据出土文本和传世先秦文献的隶变现象,证明《大招》为汉高祖刘邦大殓入殡礼上的招魂辞,《大招》中的历史事件及诗句出典几乎均可在陆贾《楚汉春秋》《新语》中找到根据,证明其作者为来自东楚吴地的陆贾。

该成果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利用出土文献进行楚史和《楚辞》研究,尤其是通过新出土简帛及金文文献发掘出西周时期的楚先逸史,探讨出土文献与屈赋研究的关系,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史料来源问题、屈原晚年的流放路线及自杀成因问题、《九章•悲回风》的附益问题,《天问》为屈原面对春秋吴国神殿遗存而创作问题,《楚辞•大招》的产生年代问题,都见解独到,发前人所未发。在研究过程中以出土文献为依据并结合传世文献为参照,以明确的问题意识为导向,以文学研究为指归;借助于古文字训诂、上古音韵学的积累,在吸收前贤成果基础上立足于出土文本的解读,结合考古学、历史学的材料与背景,以探讨文学产生的语境,并根据两周时期文献文史不分的特点,在历史叙述中突出文学要素,为完善先秦文学史的建构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新材料和新观念。其理论价值在于,通过先秦时期历史文学文本的研究,提供了传世文本要回应出土文本的检验与挑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发掘出土文献的意义;强化学术研究中新材料带来新学问的意识,立足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以推进学术的发展,启示人们对于学术研究从阐释文本到超越文本的升华。

该成果的学术影响体现在,利用上古楚文字及秦汉隶变古书原理,解决诸多楚史及屈原楚辞创作中的疑难问题,多篇文章发表于《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光明日报》《中华文史论丛》《北京大学学报》《浙江学刊》等著名刊物上,多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在《中华读书报》上刊登长篇书评,引起学术界很大反响。

作者简介:

张树国,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浙西学术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

张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5012
版权信息 © 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处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   累计访问量:   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