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有机硅实验室徐利文研究员及其课题组在手性非联苯类阻转异构体的合成与不对称催化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Aromatic Amide-Derived Non-Biaryl Atropisomers as Highly Efficient Ligands in Silver-Catalyzed Asymmetric Cycloaddition Reactions发表在影响因子为11.3的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 (2015, doi/10.1002/anie.201501100)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柏惺峰同学。
具有稳定结构的非联苯类阻转异构体的合成及其应用在过去30年里一直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之一,在不对称催化领域更是鲜见其相关报道。该课题组创新性地利用简单的芳香酰胺和手性模板设计合成了一种非联苯类含膦阻转异构体,并发现该类新型手性化合物可以作为极为高效的手性配体应用于银催化环加成反应,为合成含4个手性中心的吡咯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目前最为高效、立体选择性最高的途径之一,这是该课题组在手性合成与不对称催化研究方面发表的又一篇高水平论文。
在不对称催化领域徐利文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利用简单的手性源自主发展了一系列新型骨架的手性配体,包括被国际同行以课题组成员为人名配体予以引用的Ar-BINMOL系列配体(Chem. Eur. J. 2011, 17, 2698)、以杭州师范大学的英文简称命名的HZNU-Phos (HZNU代表杭州师范大学,Chem. Asian J. 2013, 8, 2242;ChemCatChem 2015, 7, 75)及以课题组成员的名字命名的Tao-Phos (Chem. Eur. J. 2015, 21, 554)等。近年来还通过配体的合理设计与功能化基团优化,合成得到的新型手性配体可以在多类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有机合成(含有机硅化学相关的转化)反应中表现出迄今最为高效的反应性能,在化学领域高影响因子的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Adv. Synth. Catal. 2014, 356, 3769;Adv. Synth. Catal. 2014, 356, 1708;Chem. Eur. J. 2013, 19, 15452)。
徐利文课题组在手性合成与不对称催化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不仅大大提高了相关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而且与以往报道相比,反应效率更高,更加符合原子经济性的绿色化学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述部分成果分别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1173064和21472031)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编号:LR14B030001)等科技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50110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