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18:30,在恕园23号楼211室,我校举行了人文社科振兴计划“诚恕讲堂”讲座,就中国当代美学文艺学前沿问题进行了高层对话。暨南大学蒋述卓教授、扬州大学姚文放教授、山东大学曾繁仁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我校百余名师生参与其中。
讲座由我院黄岳杰老师主持。曾繁仁老师首先就“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有何区别”向在场师生进行了讲授。他指出,美国学者劳伦斯布依尔在其《环境美学的未来》一文中坚持使用“环境”一词而非“生态”,可以见得二者是存在差异的。他从词源学、哲学、美学以及词汇容量方面向在场对二者进行了定义与区分,让在场听众对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蒋述卓老师紧接着关于“为何现今小说缺乏吸引力”以及“文学是否还需要塑像”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小说的吸引力日渐下降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作者。缺乏对于社会的体验、热衷于虚幻、逃离现实的创作使得现今文学越来越类型化、普通化、浅薄化,轻文学逐渐代替厚重的思想登上众多平台,以搏得观众一乐。然而文学是必须充满思想的。纵观历史,不管是从前的《牡丹亭》、《桃花扇》,还是现当代的《废都》、《白鹿原》,文学作品始终不能丢弃思想,它们在任何时候都应作为历史发展、社会变迁的载体,时时刻刻充满思想呈现在大众面前。
姚文放老师最后向在场的老师同学们提出了“建设当代话语体系”的论点。他介绍道,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重建话语系统,使话语有其历史、文学、政治背景。在新世纪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的当今,建设自己的话语系统更是重中之重。另外,对于关键词的概念,姚老师也进行了一些阐述。自从1992年“关键词”概念进入中国,至今已发展二十余年,它是一种运动发展的过程,是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演变的地图,关键词的演变体现出了许多权利关系。
在三位老师简洁而又深刻的讲述后,在场老师、同学也积极参与了互动,提出了许多专业方面的问题,三位老师对此一一耐心解答。本次讲座对文艺学、美学、文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相信通过此次学习,大家会不断提升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未来的学习、研究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中国当代美学文艺学前沿问题高层对话近日举行
中国当代美学文艺学前沿问题高层对话近日举行
中国当代美学文艺学前沿问题高层对话近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