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教授引用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王教授认为,党的这一决议,有利于促进人文学科的长足发展,对人文学院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题涉传统文化继承,王宁先生先题解传统文化,结合当下“国学热”、 “儒学热”分析国学、儒学逐渐升温这一社会现象。王宁指出,国学、儒学并没清晰的概念,古今理解存在差异,它们可以统称为优秀传统文化,但需要我们审慎地加以区别对待,批判地继承。
传统文化继承自然是重要的,但传统文化继承也决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王宁教授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我们已经基本丧失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其二我们是丢失了理解古代文化的能力,批判历史几乎成为这个时代的通病。半个多世纪来的种种论争,使得当下逐渐淡化了对历史文化的继承。王宁教授指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条件。其一,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其二,判断力和判断方法,即科学的态度,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以“孝”为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政治制度上的,如“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这是无法继承的。第二层是应时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等,这也是无法继承的。只有第三层是人本层面上的“孝”,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等,这些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因此,我们应该继承这样具有普遍性的传统,从古人言语中提炼出有益于当代的东西。
又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优则仕”,不能片面地认为孔子是一个政治追求者。他始终坚持有道则出的原则,主张德政礼治,以不卑不亢的自尊自信,肩负“匡正天下”的使命,强调修身以备的积极态度。王宁教授强调在历史还原中阅读经典,是避免误读的唯一方式。王宁教授以孔子为例,强调要从历史的时代背景去理解古人,阐释、继承传统文化要进行分析和选择。要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合适适合现代的传统美德。
王宁教授结合当下反腐主题,阐明要从典籍发掘适合现代的传统美德。她以唐代姚元崇《辞金赋》、子罕辞玉、杨震辞金、郑卿拒鱼的典故,形象生动地诠释“廉慎为师、不贪为宝”的做人道理,不但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说明了怎样从传统文化中批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以此建设现代新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王宁教授的演讲使我校学生获益匪浅,她指出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景,让学生们在专业学习上信心倍增;她指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让学生们前进更有方向,同时也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重任。
王宁教授做客我校“诚恕”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