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协同创新、服务发展--我校成立3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邵占维陈小平等揭牌

来源 : 科研处     作者 : 宣传部     时间 : 2012-11-20  点击 : <span id="hitcount2720057">8</span><script src="https://search.hznu.edu.cn/zcms/counter?Type=Article&ID=2720057&DomID=hitcount2720057"></script>


我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
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占维(左三),副市长陈小平(右二),
市政府秘书长陈新华(左一),校党委书记崔鹏飞,
  校长叶高翔,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左二)为中心揭牌

邵占维一行观看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展板

    创新是一座城市的动力和源泉,体现一个城市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11月15日下午,我校在文一路校区隆重举行“2011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正式启动美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传承创新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区域发展类)、有机硅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行业产业类)等3家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建设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占维,副市长陈小平,市政府秘书长陈新华,校党委书记崔鹏飞,校长叶高翔,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等为中心揭牌。陈小平、叶高翔先后致辞。
    副校长郭清主持仪式。市政府副秘书长徐一超、市科技局局长楼健人,市教育局副局长肖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邵立勤,中科院院士沈之荃,和国家有机硅工程技术中心、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市中医院、绿城集团等相关协同创新体单位的嘉宾,以及我校副校长杨磊、何俊,党委委员金波、方亮,校长助理贾秀英、袁成毅等出席仪式。
    今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为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精神,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该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为保障,转变高校创新方式,以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新战略。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我校3个中心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陈小平代表市委、市政府作重要讲话。他说,“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杭师大创特色、争一流的重要抓手,是杭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创新协同战略的重要举措。希望杭师大以此为契机,牢牢把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的建设思路,重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努力将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成科学前沿的学术高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力阵营、核心共性技术研发转移的重要基地。希望3个中心一要突出协同,整合好各方资源,发挥学科特色,全力做好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形成创新研究的巨大合力;二要突出创新,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充分借助“2011计划”这一崭新平台,汇聚各方创新资源和要素,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三要突出服务,立足实践,多出成果,服务社会,把解决杭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作为重要任务、责任和使命,为区域发展创新贡献高校的力量。
    叶高翔代表学校致辞。他说,“2011计划”对于大学建设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在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中,能否在“2011计划”实施中有所作为,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下一步学校将加大对中心的支持力度,在用人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以及经费方面给予中心充分的自主权,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实验田建设。同时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为我市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生态型”城市做出新贡献。
    此次成立的3个中心定位类型、发展目标等各有特色:美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面向的是文化传承创新,整合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大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省重点创新团队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杭州玄机科技和余杭区文广新局,共同搭建了协同创新平台;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面向的是区域发展,中心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以我校“健康科学中心”“智能健康管理研究院”及附属医院为基础平台,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绿城集团、医惠投资、杭州希禾、市中医院、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方资源,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心;有机硅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面向的则是行业产业,中心以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有机硅团队为基础,构建了由我校牵头,以浙江大学、国家有机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新安化工和浙江华睿投资为核心单位的协同创新体。
    据悉,3个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校校、政校、校企合作,吸引和聚集了校内外一批眼界开阔、敢于创新、乐于干事的优秀人才。这次协同创新真正实现了高校内、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的突破,改变相关领域“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有利于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3个中心将强调与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融合,积极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直接服务全市乃至全省经济文化社会发展。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5012
版权信息 © 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处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   累计访问量:   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