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虫、阿米巴原虫、弓形虫、滴虫……这些都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动物,肉眼很难看到,但与人类健康却悉悉相关。11月9日,由杭州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在杭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以及英国、美国、日本的专家在接下去的4天的时间里共同研讨原生动物研究的最新成果。
原生动物是各类自然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生物组分,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原生动物能够改良土壤,分泌或排泄促进高等植物生长的分泌物或代谢产物,并可对某些土壤害虫进行生物学控制。一些种类是作为水体污染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
另据了解,今年恰好是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成立30周年。该学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我国原生动物学的科技事业发展,为国内广大原生动物学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促进了我国原生动物学科技人才的成长,为我国原生动物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我国几代科学家的努力,中国原生动物学研究在继续保持传统优势的形态发生、细胞生物学、环境监测和寄生性原生动物流行病学等研究领域的同时,也较好地把握了最新的国际发展动态,发展了一些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有些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包括杭州师范大学原虫研究团队在内,我国年轻一代原生动物学工作者在学术界前辈的影响和指导下正在迅速成长和崛起,他们学术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前卫,并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是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和未来。